宗教知識(文章)
《易經》:「積善」二字解 2019 梁公隼
《易經.坤卦.文言》云:「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易學中「善」字的內涵有哪些內容呢?首先,答案是有高中低的,不同人,受用不同答案,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善」的相反,就是「惡」,即「不善」,「善」與「惡」,就是易理中的「陰陽」其中一屬類;陰陽化生八卦,八卦内含五行 (震巽木、離火、坤艮土、乾兌金、坎水;河圖以數表述) ,而五行內藏之五德,即五常,就代表正陽、正善的氣,即天地宇宙 與 人本心 、萬物,本就有仁(木)、義(金) 、禮(火)、智(水) 、信(土) 的五常,五常就是「善」了。(此可觀邵子先天太極圖) 。五常就是佛家「五戒十善」的全同而異名相。天主教之七德善,亦離不開此内容。
五行化於八卦而言,八卦各有「卦德」,即乾德為「健」、坤德為「厚」、震德為「動」、巽德為「入」、坎德為「險」、離德為「明」、艮德為「止」、兌德為「兌」。
乾之「健」德:即勤勉不息,智慧圖遠。為君位之事。(領導人)
坤之「厚」德,即忠勞謙遜,包容厚博。為臣位之事。(承令人)
震之「動」德,即勇毅果敢,實踐能幹。為長子位事。
巽之「入」德,即潛移默化,温柔婉順。為長女位事。
坎之「險」德,即居安思危,慎獨夕惕。為中子位事。
離之「明」德,即光明磊落,以禮待眾。為中女位事。
艮之「止」德,即戒定止節,制慾塞憤。為少子位事。
兌之「悅」德,即分享布施,悅己樂人。為少女位事。
以上就是「乾坤生六子」之入於道德人倫之大義。父母六子八位而成一家,一家齊,即八德備而五常顯,欣能至此,已叫「成位乎其中矣。」
另一約義;陰陽二儀,象入乾坤,即生「元享利貞」四德,四德可千字再闡述。此亦同佛家大乘四攝法之利生大義。這就是易學中最基礎的「善」字內涵,能保此,已可成人位,乃至「君子」位,天道不遠。但「善」仍有再深義嗎?有。
「善」之上,仍有更大之境界嗎?《大學》云:「止於至善」。「至善」就是比「善」更極至。《老子》云:「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比「善」更上。為甚麼呢?先言「至」字,甲文、篆文它就是箭矢之的所落之點,即「一」,有一即無二,即善到連陰陽、善惡都無了概念、忘了相,即連自己在行善、守善、為善都不知道,這就如佛家講的「無分別心」、基督教云之「伊甸園」境,不見你我他之善惡了。此曰太上忘情。故《老子》以「水」作喻,水利益了萬物,它不知道,它只是工作、順著 道 與 自然 的運作去做,這就是「水幾(接近) 於道」;以此心為事,即《莊子》說的「無己、無功、無名」。修此 無為心、此大功夫,就叫「聖功」,即是修道了。故知,修道殊非常人之事。
總言,儒家的道德人倫建築好基礎了,才可修道有成就,試問,今世有幾多人在真正構築善德呢?而況修道了。 故很多入道教人士、信佛、基督教人土,他們加入宗教之第一心與行為,如有強大自我、重利益、重名聲、求回報,及不合五常的行為,「道」從來都不會在身邊了。明乎?
《易經》是天下之至理,能通一切宗教,不是風水術數之小道可概全。修道是心,不是形式、不是科儀、不是背書、不是研究,一切音樂文字與五觀六慾所及之界都不能成就至道。很多人都學《易經》,但他們不信,只當知識,或找錯門徑,或不通,便迂曲地走了。
中國文化欲復興、中國人欲改變氣質、宗教欲互通,一定要學儒門的易理。學儒門的易理,先去盡風水術數之塵華,方見大道。古聖賢之道,就憑後人的孝道去尊重與復興它,復的路正確、行之時合宜、情理得當,就叫義。仁是孝之體、義是理之用,仁義就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仁義就是陰陽,陰陽齊一,就是道。有仁義教育的文化,才有道。
【版權所有•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