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識(文章)

 

冤親債主尋仇之總網(必看)

冤親債主,就是自己在上萬次輪迴中,結下惡緣、害過的仇家;今世自己有人身,但他們如作了幽靈,便會附在人體,一直潛藏,在另一空間影響人的意念、健康、人際關係和運氣;常人不會察覺。不是信了任何宗教及戴聖物可化去,因冤親債主是有牌照報仇,必須從懺悔、誦地藏經、提升人格品德、行善入手,惡運自會暗中消滅。

1-冤親債主-的範圍,可以很廣,因有宿世過千上萬的輪回,故冤親債主可以多世前、多種類、多性別、多維次空間、不同關係情仇……範圍很廣,不一定是今世知到的墮胎、滑胎或殺人報仇之靈。例如新加坡一患癌居士往生後,遺留三百多位令他生病的眾生去找人超度他們。

2-冤親債主,也不一定有親屬關係便不纏繞害人,正因有宿世,今生生不出、養不大,或本身潛藏令人生不出、養不大的靈界仇家,以及與我有各種前世關係的眾生,也可能懷著多世前的恩怨情仇來今世出現,其心識未生前已種下,我們見之為人倫中的子女夫婦戚朋,但不知子女夫婦戚朋,實全有宿世關係。其中或善或惡之因而感召今生相遇;故有孝順-忤逆之子女、有相愛-刎殺之夫婦、有信守-岀賣之朋友、有扶助-欺凌之長輩……非極端而出現者,便是了卻宿緣,故生死輪回確為一大苦海──沒完沒了。

3-冤親債主,也不一定是鬼靈,可以是活生生的人、動物。這些令人精神肉體受苦之對頭或傷害人者,也是宿世有過恩怨情仇的,正是「怨憎會苦」之一。而常人見之只是肉體,看不見宿世自己與他們的關係與罪咎,更看不見沒有肉體者的存在和其宿世恩怨。很多怪病與關係破裂,便是報應之顯現:報應涉鬼的,叫幽障;報應不涉鬼的,叫業障。

4-上天預設常人不可知見宿世,原因是要「穩保倫常」和「公平報仇制度」,若我知道某子是前世仇家來投胎敗我家、某妻是來害我、某友是來損我……我便不養之、不愛之、不敬之,一切倫常也為之顛倒,而因果報應也不可行,是故不知宿世因果的眾生叫「迷」;明觀因果報應的聖者叫「覺」。儒家教人倫理五常,是以德化怨之最妙基礎,有常德,才可信宗教,才能入其境。

5-故修道學佛,首要之心是:願出輪回苦海、首要之事是深信因果報應、首要之務是懺悔宿業、首要之業是積德行善。大事業,於儒是修齊治平;於釋道,是成佛登仙,成佛登仙,漸次而上為:敦睦人倫、發願出苦海、深信因果、懺悔宿業、積德行善;少一步作基礎,均為空花。

 

6-何以得知自身附有冤親債主?是否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所累積的孽債?

答:第一,無修練及宿緣,一般人無法知自己有冤親債;待怪病纏身,衰運到極,便見了。近遇一病女,她一唸地藏經,即手震被影打咀,故她知。第二,是,且必定是。我治過基督徒和穆斯林,均有冤親債主。

 

7-附薦之外,誦經亦能否減去自身的業力?或是已故親人的孽? 如是者,哪些經文又能夠有效? 會否因此吸引孤魂野鬼而造成反效果呢?

答:誦經及發願改變自心,反躬自省行善,也可消業,一個字:做。《地藏經》為第一入門。唸經回向功德予十方眾生,自會退去,無仇的不會留。不誦經也到處是鬼,例如吃飯,只人看不見同居土之物。

8-除了一些邪教外,大部份宗教亦是導人向善,難道亦不是為他們悔過所作的孽嗎?何以冤親債主如此怨恨亦不肯離去?

答:因為發心點不同。佛道教知輪回萬劫之往昔,故悔過的是「宿世」的業,加上今生,叫宿世今生均同懺;冤親債主除墮胎和殺害的,均為宿世招的。而他教無宿世之理,懺的是今生之罪、我見到此生之惡,而不對應冤親債主的報仇心,故不服。另行善有教均有福,福多時,人有運及光,冤親債主遠離,不代表消失了;運衰或缺德,冤親債又來了。

 

敦睦人倫: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願出苦海:四無量心

深信因果:畏懼受報、反躬自省

懺悔宿業:清明盂蘭-附薦、日誦懺悔文、真誠謙卑

積德行善:五戒十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最新消息

供聖燈安排(2024甲辰年)

(燈位已滿,燈牌放在仙佛壇前的仙鶴燈旁的寳臺上,不會獨立掛一盞。)
如郵寄或電郵方式遞交,請填寫表格,善款則可以現金、支票或自動轉賬方式遞交。

 

 

(布施功德募捐表)

sdf派發聖水派發聖水派發聖水派發聖水派發聖水派發聖水派發聖水派發聖水
 

 


十一月份活動如下:
11月09日 星期六 14:00-16:00 《觀音-大悲懺》(需登記)
11月09日 16:00-17:00 派發聖水
11月16日 星期六 14:00-16:00 《易元課誦 - 文昌大洞仙經》(需登記)
11月16日 16:00-17:00 派發聖水
11月30日 星期六 17:00-19:00 《威斗懺》(禮斗)(需登記)

11月30日 19:00-20:00 派發聖水

文化講座 (暫停)

 

 

 

詳情請留意 本觀活動時間表

***如活動前2小時八號風球或黑雨,則該項活動取消***

 

 

 

梁公隼講道:《道教如何修行》

大悲懺 - 懺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