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識(文章)
《「誠」為真讀書人之入門條件》 梁公隼 2018
我們近代人,習用西方傳入之「批判、反思、多角度」思考,去看待人的理論,可是,常人的理論,才宜批判、反思;如 聖人的理論,你去批判、反角度思考,那就錯了,是錯失,令自己錯失了明大道的機會。所以古人常教人,學習令通竅的鑰匙,不是積累知識、不是討論批判、不是多角度思維、不是統計研究,而是一個字──「誠」。
中國人做學問的方法,全異西方。如盲人聽聖人說:「太陽升於東方」,他先疑惑、要比較、要批判、要多角度思維、要再問人,即不信,最終也不會得到至理。而《易》、《老》、《莊》、《論》、《孟》、《內經》等,就是至理,你去疑惑、批判它,恰如瞽者斥日非升於東,那是智慧不足;智慧主明(離火) ,心明則不受目翳之矇了。所以,「誠明」二字連用,就是由心宮出發,心竅通了,不受知識外障所蔽。這是為何《中庸》專講一誠字之重要了,欠此心法,群經不得入門。
⋯⋯中國聖人不是叫人不反思,而是反思在自身,《易‧震》「恐懼修省」、《禮》《孟》「反躬修省」,就是內省的真語。
我寫之文,都非一時胡為妄誕之言,乃匯通諸家之理後而為,若不通,即不為,引《周易參同契》八字,就是「言非苟造,論不虛生」。有深厚學問者觀之,仿若重溫故舊;無習故萃者,則如聞笑話。一旦有至誠者,必能通明吾意,知而能行。所以如將我文轉載時,如你不信,反叫人討論批判、多角度思維吾語真否,那就不如不載了。因為西式讀書法,用不上在國學中,那是辱於吾道而哂於先賢。你看後,起信,覺有啓發性,才轉載,切勿扮中間立場給人一哂。這是為人與作真讀書人得入門之條件。
誠而信,即使被騙了,這些必是好人,好人得樂者多;惑而疑,防失恐騙,這些人得樂者少。常樂、真誠、不畏失、不貪得,我們叫「老實」!方東美教授,自謂學聖人之道幾十年,仍未做到「老實」二字!你看古人重視而常講的誠,有多重。他實真誠坦白至極,為何他能自知「老實」功夫未足呢?就是能反躬自省,這種照徹功夫,是一種心學,在莊子、佛法、理學中,都高度重視。能自照,份位即生,份位生,方能利己利人,就叫「成位乎其中矣」。
中國文化盛載之道,理匯三教,文總百家,非中土通中語信中華之人能載,所以叫中土難生。中土生了,又有正法難聞。正法聞了,又有至道難信。講來講去,都一誠字而已。